“马克思主义学术周”学术讲座:复旦大学马拥军教授主讲“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发布者:刘翔发布时间:2020-10-30浏览次数:15


2020年1030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学术周”第4期学术活动,邀请马拥军教授做了一场题为“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的云端讲座。马拥军教授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的经济哲学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晓艳教授主持,在腾讯会议线上进行,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学院、复旦大学、华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二百多位教师和学生聆听了该讲座。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鲍威尔把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混淆起来的做法,认为政治解放只是人类解放的一个阶段,人类解放的最终实现要求摆脱市民社会的束缚。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本质就是犹太精神,也就是用钱赚钱的精神,在这一意义上所谓的“新教伦理”不过是犹太教化了的基督教伦理;市民社会本质上是“人对人像狼”的社会,消灭宗教和消灭市民社会并代之以人类社会(人的社会)的解放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着力点。对于马克思经典文本《论犹太人问题》中的这些观点和看法,马教授在讲座中从“问题”到“课题”、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人权并不是“人”的权利而是市民的权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剖析和解读,对在场师生给予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考。

马教授讲完后,腾讯会议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可老师最先谈到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马老师指出: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需要理论做好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价值体系的层次和结构由需要的层次和结构所决定。十九大提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需要追求实现的不再是对纯粹的“物的有用性”的追求,不再是资本拜物教的价值观,而是体现为人对自身、对他人的一种对象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才能真正体现自己全面而自由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教师桑朝阳博士也谈到了自己的深切体会:我们读原著首先要深入理解范畴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走进去,也要走出来,不是从文本走向文本,而是应该向马拥军教授一样从文本走向实践,从文本走向现实。此外,马拥军教授对在腾讯会议聊天室中其他师生留言的问题都做出了高屋建瓴的解答。

   在讲座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晓艳教授进行了总结:马教授的讲座体现了他的深厚学养和学术魅力,深化了我们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在方法论层面启示我们,要超越同样或近似的理论话语,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概念内涵。

   总体而言,马拥军教授的讲座学识广博、学理深厚,腾讯会议现场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在座师生都受益匪浅,期待着下一场学术讲座的到来。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将坚持不懈地推进此项活动的持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