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交通中国”思政公选课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者:刘晨发布时间:2019-03-28浏览次数:709

交通中国”课程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落实十九大精神与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上海市课程思政改革要求,结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打造的思政品牌课程。该课程以“交通改变中国”为主线,结合学校交通运输学科特色,突显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工科为主的特点,在全体校领导的共同参与下,在教务处、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支持下,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全校各院系力量,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的思政公选课。

交通中国”课程自20174月首次向全校本科生开课以来,始终将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通过持续探索,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该课程授课团队由校党委书记李江、校长夏建国等全体校领导组成,围绕“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交通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彰显大国风范的古代丝绸之路”、“邮轮产业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国大飞机战略”等主题,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将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坚持守正 课程内容突显思政理念

作为思政公选课,“交通中国”课程以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为纵线、技术与文化交流为横线的交互呈现,既展现了中国现代交通技术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交通在民族认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的作用。通过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的贯通结合,突显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与理论性。

一方面,通过“交通改变中国”的专题讲述,呈现中国大国交通的发展历程、创新技术、整体战略等,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成就的知晓度与认同感,强化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意识。

另一方面,通过“大国交通”主题入手,全面介绍中国现代交通的整体战略与发展前景,拓展大学生视野,加深对未来中国发展前景的认知,强化大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引导大学生在全球历史的广阔视野中,深刻理解中国交通行业的专业特色、发展前景及其深远社会意义,

不断创新 教学讲授彰显全新元素

为了彰显“交通中国”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课程在教学讲授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元素。

首先,组建新团队、融入新元素。校党委决定组成由全体校领导参与的授课团队,各位校领导基于自身专业知识,通过集体研讨、反复备课,从不同角度、分不同专题讲授课程,确保教学富有层次感、内容具有生动性。

校党委书记李江以《大国战略: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为题,开启“交通中国”第一课。李江书记从介绍“丝绸之路”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其次,结合新时代、定位新要求。授课教师通过课程讲授,使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刻领悟和感受“交通中国”的时代需要和历史必然发展趋势,一切都基于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为了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应当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最后,拓展新场域、运用新技术。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同推进下,“交通中国”课程不断拓宽教学场域,革新教学技术。该课程于20176月起成为我校第一门松江大学城共享课;并于20179月正式上线运行。截止20193月,已经有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等在内的69所高校选修了“交通中国”在线课程,累计在线选课学生数已经超过5000人,学校正致力于将“交通中国”课程打造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使课程产生更大的影响。

交通中国”课程在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的同时,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变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努力破解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确保“交通中国”课程的教学质量与理论含量,打造有质量的金课。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姜超